淡水河同步鳥類調查 Bird
度冬:冬候、留鳥
過境:春過境、夏候、繁殖留鳥
- 紅皮書:黑面琵鷺、唐白鷺
- 特有種:台灣藍鵲、臺灣竹雞、小彎嘴、五色鳥(全台28種)
- 特有亞種:南亞夜鷹、樹鵲等22種特有亞種
- 外來種/歸化種:灰頭棕烏等13種(包含喜鵲)
廣泛分布鳥種
蒼鷺、大~小白鷺、夜驚、黃頭鷺、埃及聖鷶、磯鴰、野鴿、紅鳩、珠頸斑鳩、紅尾伯勞、大卷尾、喜鹋、家燕、洋燕、白頭翁、紅嘴黑鵯、斯氏繡眼、灰頭鷦鶯、褐頭鷦鶯、白尾八哥、家八哥、白鶺鴒、束方黃鶺鴒、麻雀、斑文烏等27種
稀有種(?)
小天鵝、鴛鳶、東方白鶴、秋小鷺、東方秧雞、燕隼、東方澤鵟、棕三趾鶉、三趾鷸、藍磯鶫、日菲繡眼、絲光棕烏、大花鸚、樹鷚、台灣夜鷹、赤腰燕等41種
****辨識123****
形態
體型圓胖|修長
腳的長短和位置
體型
剪影
大小(麻雀、斑鳩、巨嘴鴉)
羽色
春夏繁殖羽(雁鴨1月、鷸鴴4月)
嘴型
短鈍:鸻科(嘴長<頭長)
短尖:鷸科(嘴長=頭長)
長:(嘴長>頭長)
種子:上下喙厚度
棲地
(生態棲位)
鳥音
森林棲地:80%
特殊行為
如上下搖尾羽
快速紀錄重點
1. 體型大小
****游禽****
雁鴨科
雁&天鵝:體型較大、嘴厚實
潛鴨:體型較小
辨識順序
(大:花嘴鴨60cm;小:小水鴨40cm)
2. 腳型色
3. 嘴喙
4. 飛行
2. 腳型色
3. 嘴喙
4. 飛行
(腳顏色:黃、黑)
常見
繁殖羽和非繁殖羽差異大
非繁殖羽難認
不大會唱歌
一次數量多
辨識大原則:從身邊開始
翻石鷸
瓣足鷸:熊貓眼
磯鷸:19-21cm、翼角白色Nike、小
青足鷸:30-35cm、喙尖微翹、大
體態苗條壯碩
翼尾形狀比例
嘴型腳爪
直挺或水平
(柳鶯,綠色系)
2. 樹木中低層
(樹鶯,頭較大,褐色系)
3. 灌叢
4. 開闊地/短草
5. 高草叢
(葦鶯,脖子明顯,喙長粗,草褐色)
單獨或成群(灰鶺鴒vs.黃鶺鴒)
好動或文靜
翼或尾動作
其他
切忌見樹不見林(敘述指類別,非單一顏色)
- 花凫
- 鴛鴦
- 綠色頭(琵嘴鴨、綠頭鴨:嘴黃、小水鴨)
- 赤頸鴨
- 赤膀鴨
- 黃色嘴巴(琵嘴鴨、赤膀鴨:嘴黑斑線狀、綠頭鴨:嘴黑斑大)
- 體型小(白眉鴨:過眼線明顯、小水鴨)
- 分佈廣:花嘴鴨、小水鴨、赤頸鴨、綠頭鴨、琵嘴鴨
鷗科
- 黑腹燕鷗:黑眼線齊頭
- 白翅黑燕鷗:黑耳罩
****涉禽****
距離遠繁殖羽和非繁殖羽差異大
非繁殖羽難認
不大會唱歌
一次數量多
辨識大原則:從身邊開始
鶴科
- 大型、長頸、長腳
- 飛行頸部伸直
- 三級飛羽垂懸尾部
鹳科
- 大型、頸較粗、嘴較長
- 喙常下垂45度
鹮科
- 中大型
- 喙長而彎
- 羽色配置、體型、飛羽外圍
鷺科
- 中至大型
- 嘴尖長、長頸伸縮自如、長腳
- 尖嘴刺食
- 飛行時通常頸部縮起
常見的
- 大白:體型最大、嘴裂超過眼部、頸部最細長
- 中白:嘴裂止於眼部、嘴尖暗色
- 唐白鷺:黃嘴(繁)、嘴尖黑基部黃(非繁)、脛骨黃綠色
- 小白鷺:黑嘴為主、嘴前黑基部肉色、脛骨黑色為主
- 岩鷺:岩岸棲地
- 黃頭鷺:開墾地
- 黃小鷺:一色鷺
- 栗小鷺:二色鷺
小型涉禽
(鷸科、長腳鷸科、鸻科、彩鷸科)
渡冬10-4月
秋過境7下旬-9月
春過境3-5月
過境鳥
少數留鳥(彩鷸)
彩鷸科
- 性別倒錯(羽色、公鳥育雛)
- 淡水濕地
- 夜間活動頻度較高
長腳鷸科
- 腳長、高挑
- 羽色黑白對比
- 可在較深水區覓食
鸻科
- 嘴短而直、先端尖、多嘴長<頭長
- 大多三趾
- 小跑、停、啄食
- 眼較大(佔頭部面積)
特色鮮明
- 小辮鸻、跳鸻、東方紅胸鸻、灰斑鸻、太平洋金斑鸻
- 黃腳(跳鸻、小環頸鸻、環頸鸻、東方環頸鸻)
- 環頸鸻們辨識:頸圈範圍、體型、眼後上方淡色眉斑、喙長、翼帶
- 蒙古vs鐵嘴:嘴長vs眼先、胸部橙色
鷸科
- 嘴較細長,多嘴長>眼先
- 三趾+一後趾
- 啄食
特色鮮明
瓣足鷸:熊貓眼
指標
青足鷸:30-35cm、喙尖微翹、大
大型鷸(體型>=青足鷸)
- 杓鷸屬:嘴長、前端下彎、喙頭長的比例
- 斑尾鷸:喙尖微翹(同青足鷸、脛骨短
- 黑尾鷸:喙平直、脛骨長
- 半蹼鷸:喙長粗、
中型鷸
- 翹嘴:反嘴鷸、諾氏鷸(喙厚、脛短)
- 紅腳:赤足鷸、鶴鷸
- 趨近直嘴:黃足鷸、大濱鷸(嘴長)、紅腹濱鷸(嘴頭長)、三趾濱鷸(潮間帶、大號紅胸濱鷸、搖尾巴)、白腰草鷸、鷹斑鷸
- 下彎:彎嘴濱鷸、黑腹濱鷸(脛短)、尖尾鷸(黃腳小紅帽)、流蘇鷸(頸細腳長)、
小小鷸
- 嘴型:寬嘴鷸(喙長前端下彎、西瓜皮)、琵嘴鷸
- 黑腳:紅胸濱鷸、小濱鷸
- 黃腳:長趾濱鷸(小型尖尾鷸)、丹氏濱鷸(羽色最樸素)
田鷸屬:大/中/小/針尾,數尾羽
****陸候鳥****
目標:雀型目(小於紅嘴黑鵯)
柳鶯(上層,樹冠)
樹鶯(中層,視平線)
葦鶯(下層,視平線下)
蝗鶯(底層)
鶲科:鶲、鴝
鶺鴒科:鶺鴒屬、鷚屬
鵐科
觀察重點(感官,優先於相機;按優先順序)
外型輪廓
頭型及比例體態苗條壯碩
翼尾形狀比例
嘴型腳爪
直挺或水平
棲地類別
1. 樹冠(柳鶯,綠色系)
2. 樹木中低層
(樹鶯,頭較大,褐色系)
3. 灌叢
4. 開闊地/短草
5. 高草叢
(葦鶯,脖子明顯,喙長粗,草褐色)
行為特性
暴露或隱蔽單獨或成群(灰鶺鴒vs.黃鶺鴒)
好動或文靜
翼或尾動作
其他
羽色特徵
詳閱圖鑑的文字切忌見樹不見林(敘述指類別,非單一顏色)
鳴唱鳴叫
柳鶯
- 喙細尖、尾短
- 綠色系
樹鶯
- 頭較大
- 褐色系
葦鶯
- 脖子明顯,喙長粗
- 草褐色
鶲
- 挺直
- 頭圓
- 喙中等略厚寬
- 眼黑大
- 樹冠層、中上層外緣
鴝
- 水平
- 部分翹尾巴
- 樹木中下層
鶺鴒
- 水平修長(尾長,黃鶺鴒尾較短)
- 優雅
- 大色塊
鷚
- 大地色、斑
- 赤喉鷚、白背鷚、大花鷚(類似小雲雀)
鵐
- 嘴
- 黑臉(黑臉鄔,母鳥)
Bird watching, not classification
辨識 = 種
增強功力的方法
- 出門看著鳥(相機圖鑑收起來)
- 在家翻圖鑑
- 認識分類(中華鳥會台灣鳥類名錄)
- 注意季節、月份
- 注意相對大小
- 鳥類聊天小站
- 自然攝影中心鳥類辨識與特性觀察探討
Comments
Post a Comment